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就感到心灵有太多的困扰需要有人来解惑答疑,那时只能求助于酋长或长者。到了早期文明时代,人们就常从哲人、圣经的旧约全书以及巫医那里得到劝告和帮助。比如,古希腊时代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以他睿智幽默的诘问法,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和自我。再如,我国先秦道家的代表之一庄子,以他充满智慧的语言,为人们解除心病,史称“庄子之言犹药也,可以医人之病。”也许,这些思想家可说是最早的“心理咨询师”了。 但是,原始的、古代的这种活动并不能形成一种系统的心理咨询思想,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和实践活动的心理咨询是以一定的理论和发展背景得以形成的,这只有一百年的历史。因此,心理咨询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

一、现代心理咨询的发展概况

(一) 现代心理咨询的起源

20 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咨询产生的三个直接根源。

  1. 职业指导运动 现代的专业咨询服务一般以帕森斯 (F.Parsons) 的工作为发端且最具影响。他于 1908 年在美国波士顿创立了一家具有公共服务和培训性质的职业局,并于次年出版《职业选择》一书,对人们在择业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建议。帕森斯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必须与其本人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和客观要求相结合。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素质、专长和潜在资质,同时对个人的局限和自身条件有客观评估,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并作出恰当的职业选择。帕森斯的功绩在于:他在青少年中实施心理咨询活动;将心理咨询理解为一种学习过程;发表了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沟通了学校教育、咨询服务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心理咨询的社会性服务功能打下基础;奠定了现代心理咨询的基石。

  2. 心理测量技术 在帕森斯成立职业局并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之前不久,即 1905 年,比内 (A. Binet) 与西蒙 (T. Simon) 合作发表了比内-西蒙量表。这个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智力量表,它是按照能够通过的健全儿童的不同年龄分类而成的,并提出了心理年龄的概念。由此,这个量表就从简单地确定弱智、迟钝儿童的工具,变成为测量儿童智力的一般工具。随后,各种类型的心理测验纷纷涌现,形成了以心理测验为基础的咨询模式。

  3. 心理卫生运动 比尔斯 (C. M. Beers) 曾因其兄患癫痫,唯恐这种病遗传给自己,在恐惧、焦虑的状态下,终因精神失常而住进精神病院。在 3 年的住院生活中,他不仅亲眼目睹了精神病院的恶劣环境,还与其他住院病人遭到了种种非人的待遇。出院后,他立志将自己余生贡献给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的事业。他四处奔走,呼吁改善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改革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并从事预防精神病的活动。1908 年他以生动的文笔写了《一颗发现自我的心灵》(A Mind That Found ltself,或译为《自觉之心》一书, 此书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社会各方面的鼓励和协助下,比尔斯于 1908 年 5 月成立了“康奈狭克州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此协会工作的目标有 5 个: ①保持公众的心理健康; ②防止心理疾病; ③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待遇,团普及对于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 ④与心理卫生的有关机构合作。经比尔斯和同行们的努力,于 1909 年 2 月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比尔斯的贡献在于使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乃至全社会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起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卫生运动,他本人也被视为心理咨询的先驱者之一。

(二) 现代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随着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及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等,都在历史的发展演进过程中逐渐变化和丰富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发现特殊人才,开发了一系列心理测量工具,其中包括著名的军队 A 型和 B 型智力测验。在军队中的成功尝试推动了其他行业对各种测验的使用,心理测量学家不断设计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新测验。随后测量兴却、态度和能力的技术逐步发展起来,使职业指导拥有了更具有说服力、更为“科学的”职业身份。

从 1930 年开始,以人格为焦点的心理咨询逐步发展,包括职业选择、社会适应、情感调适、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医疗卫生和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很多学校和医院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进入 20 世纪 40 年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越来越渴望在社会适应和情绪调整、人际关系改善上得到咨询心理学家的帮助。这就促使心理咨询开始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罗杰斯,他的著作《心理咨询与心理疗法》 (1942) 的出版及“非指示的方法”的提出,为心理咨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工作第一次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联系在一起。

50 年代是心理咨询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1952 年,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设立第 17 分会“心理咨询 · 指导分会”,并于 1953 年改名为“咨询心理学分会"。这样,咨询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部门而获得了和独立。而且,从事这一专门职业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咨询心理学者"。同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次年,由 20 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1955 年,美国心理学会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学者执照。至此,咨询心理学家与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密切合作,在广泛的领域内开展工作,学科和专业队伍获得迅猛发展。据美国心理学会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统计,当时咨询心理学家人数在各心理学分支中仅次于临床心理学家。

(三) 现代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心理咨询开始走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例如欧洲、日本、东欧和原苏联都相继引入或独立发展起自己国家或地区的心理咨询。 各国心理咨询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显现出以下趋势:

  1. 心理咨询模式逐步从单一的心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发展。咨询心理学者改变过去把心理问题仅仅归结为心理因素影响的倾向,重视生物因素与社会环境的作用,注意改善个体与群体、社会的相互关系。

  2.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更加强调来访者的自我成长,突出认知因素的作用。

  3. 心理咨询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产生,各种方法的整合将成为总体趋势。4. 在心理咨询内容上,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心理咨询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发人的潜能,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完善,成为心理咨询的宗旨 。

二、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已有一批心理学者、教育学者开始从事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心理测验的编制、修订和测查工作,但这些工作并没有发展成为现代意义的心理咨询活动,而且也未形成较大的规模。新中国成立以后,心理咨询事业既有曲折、停滞,也有兴旺、发展。钟友彬 1991 年根据对国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把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分为: 空白阶段 (1949 年以前和 1949-1978 年) 、准备阶段 (1979-1985 年)和初步发展阶段 (1986-1990 年)。因此可以说,20 世纪 70 年代示以前,我国的心理咨询领域几乎是一个空白,几乎没有科学的心理咨询服务。70 年代示以后,我国心理咨询工作开始起步和发展。

(一) 心理咨询工作起步阶段 (1978-1986年)

1978 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心理咨询事业的重新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文章开始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虽然发表的数量不多,但毕况是一个好的开端。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批西方著名心理治疗专家的著作,如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媒、埠妮等人的著作。

1979 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初,就开始积极组织医学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每次学术会议上都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临床报告、经验交流和研究探讨,这对全国心理咨询工作信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全国一些城市和地区开始举办不同规模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讲习班。西方一些国家的行为治疗家及心理分析学者也被邀请前来访问并讲学。这些讲习班、培训班大多属于启蒙性质,传授内容多为某些治疗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巧,且时间较短。但这种启蒙教育使参加培训者开阐了眼界,为其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打下了基础。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一些精神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以及上海、北京的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还不够普及,工作水平也有限,但仍在心理学界、精神病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有识之士如钟友彬、鲁龙光等已开始进行心理治疗中国化的努力,他们不断探索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心理分析和疏导的治疗方法。

(二) 心理咨询工作初步发展阶段 (1987-2000年)

1987 年以后,我国心理咨询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相继成立了若干全国性的学术组织。1990年 11 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下属分支一一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91 年初,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的又一分支一一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立。这些组织成立后,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组织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培训从业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期刊相继问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 1987 年创办了《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 年之后,又于 1993 年创办了《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这三个专业杂志的相继问世,促进了心理卫生领域的信息交流、学术研究、科学普及工作,推动了我国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 并且在此三本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心理咨询的论著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钱铭怡曾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这三种专业杂志中的文章进行过统计,1994 年和 1998 年先后两次出现发表数量的高峰。而且这些专业杂志所发表的文章的主题与内容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一领域新的进展,出现了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影响疗效的因素等讨论的论文。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工作者水平的提高及研究工作的深化。

1987 年以后,除了翻译出版国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名著以外,由我国专家自己撰写的有关著作也陆续问世。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钟友彬所著的《中国心理分析一一认识领悟心理疗法》 (1988) 和重龙光所著的《疏导心理疗法》 (1989),这两本书为建立适合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模型方面起到了开创作用。

在这一阶段中,全国性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培训班和研讨会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培训质量也有提升。例如,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以欧洲心理治疗培训的标准进行教学,于 1988 年和 1990 年分别在昆明和青岛举行。这两届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都得到了德国汉堡科学与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以此为基础在 1997 年形成了著名的“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简称中德班。1992 年 9 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森田疗法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成为第一个单独举办的有关某一种治疗方法的学术会议。此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从 1991 年起在北京组织了心理治疗个案讨论会定期召开,每次就一个个案进行较深入的讨论,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 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发展阶段 (2001 年至今)

进入 21 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大大增加。心理咨询事业出现了逐渐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2001 年 4 月,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同时《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完成编号、审定及出版工作。2002 年 7 月,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培训鉴定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也从 2001 年 9 月 1 日始每年举办两期“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骨干培训”,总学时为 100 学时,学习的课程包括基础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临床心理评估。

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指出: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心理援助的内容。发生突发事件,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组织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在政府资助之下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能力。

三、对目前我国心理咨询的思考及展望

我国的心理咨询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未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心探讨,一度出现心理咨询热。 但是,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我国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促进心理咨询在中国规范而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努力改进。

(一) 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培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在一些心理咨询发达国家,对于心理咨询人员是有严格的专业要求的。如美国要求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的学位。在日本,心理咨询人员光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并获得“临床心理师”资格认定以后,才能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相比之下,我国很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严格、必要的专业训练,其至有些心理咨询人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进行过培训就上岗。这往往容易导致很多心理咨询既不科学,也不规范,不仅不能达到帮助来访者的目的,使人们失去对心理咨询的信任,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咨询师的错误评估和指导会给来访者带来新的伤害。因此,系统地培养高水平的心理咨询人员、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咨询的职业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府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相应的大学开设咨询心理学专业,精心设计心理咨询课程,制订规范的教学计划,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学生。 在此基础上,制定心理咨询师资格考核、认定、审查的规章制度,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职业规范化水平。

(二) 加强国内外咨询心理学学术交流

在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发达国家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通过与国外专家的学术交流,学习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提高我们的心理咨询的工作水平。同时,也应加强国内同行在心理咨询方面的协作和交流,如创办学术刊物、举办研讨会和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讲习班等,以便心理咨询工作者了解国际、国内心理咨询的新进展和交流经验。这将有助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部分弥补专业训练的不足。

(三) 完善心理咨询工作的上导机制

所谓督导(supervision) 通常是指在培训的实习阶段,由有经验并具备一定资历的咨询师对初学者的专业操作状况加以监督 、指导和评估的过程。督导的概念包括专业督导和个人体验两方面,专业督导帮助受督导者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个人体验帮助受督导者处理个人问题。这不仅仅对于提高受督导者的专业水平及解决其自身的枯竭等问题十分有益,而且可以间接帮助受督导者更有效地服务于来访者。国外近 20 年来形成了完整的督导培训体系,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经验表明,督导是保证咨询师培养质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虽然我国心理学界已经注意到了督导的作用,开始加强督导工作,但总体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足够数量的合格督导师,没有统一的督导制度,对督导工作的研究不足等。因此,和督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 促进社会各界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解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着歪曲的理解,不利于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人把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与具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同等看待,而不了解心理咨询对所有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有些对心理咨询持接纳态度的人对心理咨询效果期望过高。一些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事业,也曾面临过相似的困难,这是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的问题。因此,努力提高心理咨询专业工作水平,认真做好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是改变现状的重要途径。

(五) 继续探索本土化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现代心理咨询发源于西方国家,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面且应用领域广泛。我国心理咨询的起步是从学习和借鉴西方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开始的。但是,中国是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文明史长达五千年之久的东方大国,在底蕴深厚的文化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治疗方法,西方心理咨询模式不可避免地与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和矛盾。因而在中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绝不能简单套用或机械照搬西方心理咨询模式,应该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注意挖掘、整理我国自古以来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加以扬奔和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和民族人格特点的心理咨询模式。

Last Updated 2023-08-19 04:47:04